仁爱守护光明
传承桃李芬芳
创新续写华章
着一身白衣,他们是给患者送光明的医者
立三尺讲台,他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
冠导师之名,他们是为学生指方向的灯塔
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
恰逢金沙集团186cc成色建校70周年
值此第37个教师节之际
回望医大眼科各位导师的行医之路、从教之旅
惟愿研究生得以启迪
将“仁爱、传承、创新”的院训赓续
前房角一次次被打开
视野一点点被挽留
光明的希望随之而来
这一篇章
走近青光眼科的各位导师
“从四张图纸结缘,到一生为EYE奉献”
季健
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
季健老师的求学之路,间断却坚定。文化大革命时期,中学毕业的季健老师被分配到工厂工作,成为了一名工人。工作后第一次休班回家的路上,季健老师看到放学的在读学生,流下了热泪,她渴望学习的心,从未动摇。在工厂,季健老师积极学习,掌握绘图等多项技能。有了机遇,哪怕学生补助远低于工人工资,季健老师也毅然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和收入,成为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。
季健老师与医大眼科结缘,要从1989年4月开始说起。那时袁佳琴教授刚刚与新加坡的林少明教授洽谈完合作事宜,一天中午12点半,袁佳琴教授把季健老师叫到办公室,说起建立“复明中心”的选址问题,袁佳琴教授提议了四个地址,季健老师在图纸上一一进行描绘设计。
1990年,季健老师与71岁依然在岗工作的袁佳琴教授一道,赴前苏联参观莫斯科眼科研究所和敖法隆眼科研究所,参加第八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并做《白内障手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》大会发言。在去往莫斯科的为期一周的国际列车上,袁佳琴教授指导季健老师的英文发言,悉心纠正每一个单词的读音,并且宽慰季健老师说,“不用担心,如果有人提问你回答不上来,我帮你回答”,给予了季健老师极大的信心;回来北京的列车上,袁佳琴教授又逐字逐句地指导季健老师写参会总结和收获,希望把宝贵经验带回来、用起来。袁佳琴教授认真细致的态度,深深感染着季健老师。季健老师擅长从临床中总结问题开展科研,她是金沙第一个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老师,临近退休的最后一年,她第二次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季健老师认为做医生要做好本行,不要太看重金钱利益,要用毕生所学服务患者、造福百姓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退休多年,季健老师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,节假日也继续出门诊。季健老师扶贫的足迹,遍布云南、四川、吉林、新疆、贵州、甘肃等地,她在指导贫困地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的过程中,也见证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。第一次去到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医院,季健老师指导医院眼科开展YAG激光,完善白内障诊治流程;2021年4月,季健老师再次去到威宁县医院,提议医院根据国家政策的指引,大力发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,鼓励眼科开展视光专业。
季健老师寄语研究生:“踏实做学问,贴近临床实际,做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科研;谦逊做人,不能傲气,踏实做事,表里如一。”
(季健老师在新疆援助)
(季健老师在威宁县医院帮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)
“今生不负所学,此生无悔入杏林”
刘爱华
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
二十余年后,当刘爱华老师再次回忆起初到金沙集团186cc成色攻读硕士的那个夏天,仍旧记忆深刻。刘爱华老师硕士阶段的导师是徐延山教授,后来博士阶段师从袁佳琴教授。刘爱华老师说,当年医院内几位导师的谆谆教诲至今仍然萦绕心头,尤其袁佳琴教授。当时袁佳琴教授已经80岁高龄,却仍然工作在临床教学一线,袁佳琴教授对每一个学生都严格要求,从生活到学习都指导,尤其学术上更是一丝不苟。刘爱华老师仍记得当时医院正在编写一本书,袁佳琴教授带着学生一字一句地斟酌,标点符号都不放过;袁佳琴教授出门诊时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和蔼可亲,精益求精,致力帮助他们解决眼病。“求学时袁佳琴教授严谨的工作态度,是我在今后的从医生涯中一直努力的目标和追赶的方向。”刘老师如是说。
感染于前辈们的医德风采,从医20余年,刘爱华老师一直秉持一颗敬畏之心。首先,她认为医者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从患者中来的,患者选择相信,是对医生最大的肯定,所以她最为敬畏那些尊重医学的患者;其次她敬畏所从事的眼科事业,刘爱华老师认为,医学是没有尽头的,只有不断学习,敬畏科学,才能不断进步,更好服务患者。
刘爱华老师参加过两次侨联组织的健康光明行,一次去湖北,一次去陕西,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,看到患者们重见光明后的喜悦,她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真正的职责和意义。刘爱华老师刚刚结束的了她为期一年半的援助新疆之行。在这一年半里,她不仅把所学的眼科知识带到了新疆和田,使很多过去在当地不能治疗的眼疾可以就地治疗,而且毫无保留将医术传授给当地的眼科医生,为当地建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。这一过程,强化了她对老师这份职业的理解——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”是对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。在她看来教师就是一个用心付出、用爱教育、与时俱进的职业。日新月异的时代里,老师要懂得更多的东西,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,老师应树立“终身学习”的观念,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与发展,及时更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教学方法。
作为新晋的研究生导师,刘爱华老师认为,研究生应当具备学习能力、综合素质、英语能力三方面能力。她认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,首先应要求研究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;其次要帮助研究生发现兴趣所在,从兴趣着手,慢慢培养;同时要鼓励研究生大胆创新,拥有自己的主见,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(刘爱华老师与青光眼科其他医生)
(刘爱华老师援疆时的照片)
相关链接:
科室介绍:/ksdh/qgy/index.shtml
导师介绍:/kyjx/jysjy/dsfc/index.shtml
供稿:研究生党支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