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小,她便对医生这一职业充满着憧憬与向往。也正是这个梦想,支持着她走过在天医的漫漫时光。天医七年,通过专业学习与临床实践,她开始逐步累积专业知识;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。与刚入学时的自己相比,今日的她,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医学理想。
本科时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交流的经历,令她体验到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氛围,得到了联合培养导师的悉心指导,锻炼了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,受益匪浅。这段学习交流经历带给她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,也让她下定决心在科研道路上笃定前行,继续深造,希望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本科毕业后,她被保送金沙集团186cc成色硕士研究生,跟随导师李筱荣教授继续学习。在读期间,她在专业知识学习、基础研究、临床工作等方面均表现优异,硕士期间所修全部课程平均成绩91分,英语六级536分,雅思6.5分。
读研的三年间,在导师的指导下,她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,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,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在《中华眼底病杂志》发表论著2篇,在《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& technology》(IF:2.40)、《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》(IF:4.75)及《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》(IF:4.66)上在投论著三篇。
她曾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,如中华医学会眼科年会,中国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研究大会,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等。在学术会议交流中,她积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,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讨论,虚心听取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,不断成长。
此外,硕士研究生期间,她曾获2018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、第十届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研究大会奖学金、金沙集团186cc成色校级优秀研究生,金沙集团186cc成色优秀毕业生等多项奖项和荣誉。
志愿服务:不是单向的帮助,更是互相的鼓励
科研之外,志愿服务是她一直以来坚持参与的活动。她曾多次参与社区义诊,爱眼知识宣传等志愿活动,期望能利用自己所学为他人做出一点贡献。在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学术会议中,曾多次承担专家翻译、陪同等工作。
继续攻博:成功总是眷顾早做准备的人
“尽早有意识地寻找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,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不遗余力地奋斗”,这是张哲的人生信条。面对毕业后的出路,她没有犹豫,早有打算且早做准备。她想继续读博,一方面想趁年轻把握住机会继续深造,开阔眼界;另一方面也想争取一些世界名校的读书机会,体验不一样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最后她成功被香港理工大学,复旦大学等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。她说:“能够申请到多所学校的博士研究生,其实在我的意料之外......."但是在我们看来,她的申请成功是自身努力的成果。首先,她的申请背景,包括雅思、绩点、科研经历,境外学习经历等硬性条件都没有短板;其次,实践经历和个人特长非常丰富,也离不开恩师李筱荣教授的鼎力支持,但最重要的还是整整三年从未停下的努力。
再起航,正是恩师李筱荣教授对她的毕业寄语。即将踏上一段充满着未知的新征途,张哲知道,前方等待自己的是数不清的挑战,但是热爱与追求让她的心中充满勇气与坚定。
感恩天医:饮水思源,母校点滴记在心头
自身的努力和成绩固然值得骄傲,但张哲更感恩母校还有老师们的悉心栽培和丰富的资源与平台,“老师们点亮一盏盏明灯,让我们这些在迷茫中徘徊的学子看到希望,也找到方向。我们总是在将要离别之际才忽然发觉,原来有那么那么多的不舍,那些曾经需要挣扎着早起去上的课再也没有我们的身影,那些教室的门再也不为我们而开,那些忐忑不安地熬红了眼复习的考试再也不是我们的战场,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人们就此四散于天涯,所有曾经期待的关于毕业的美好都在这些遗憾里黯然失色。”
在金沙集团186cc成色求学的日子,是无论今后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后想起都会让人泛起微笑的时光。毕业这个话题就像一盒磁带,这面是离别和不舍,翻过来也是前路和希望。